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 学校首页|
  • |总访问量:

教研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信息 >> 正文

思政优课|基于教师端-学生端-师生端协同的《创新与创业基础》“师生共创型”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5日  浏览量:

张帆,男,博士,创新创业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专任教师。承担《创新与创业基础》《绿色发展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移动互联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创新与创业基础》(32学时、2学分)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本案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设计了基于教师端-学生端-师生端协同的“师生共创型”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构建了“讲好党史故事,汲取创业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总体思路。通过教师端将党史故事系统化融入课程理论教学案例库,建成了“跟党学双创”课程特色专栏;通过学生端将所学知识技能植入关乎国计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培育了助力就业创业、新工科职业教育、非遗文化传承的优秀项目3项;通过师生端将团队创新创业成果、文化“届届传承”,相应打造了稳健传承发展的优秀团队3个。

 

二、结合章节

按照基于教师端-学生端-师生端协同的“师生共创型”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讲好党史故事,汲取创业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的总体思路,构建《创新与创业基础》“师生共创型”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模型图(如图1所示)。图1表明,教师端(讲好党史故事)、学生端(汲取创业力量)、师生端(传承红色基因)呈层层递进、理实融合的内在关系,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师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对创业者应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智慧能力的启示”等8个思想政治案例相应地有机融入了课程8个章节的教学案例库中,同时以这8个案例为主体建成了“跟党学双创”课程特色专栏;课程中 “价值呈现与汇报技巧”为“教师端-学生端”的过渡性章节,为促成任课教师和有创业意向学生团队的后续合作奠定了知识和感情基础;在学生端,以所教学生为中心、作为授课教师的本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入驻广师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培育了智能化背景下初创团队创业财务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智育职才— —新工科高技能人才课程产品专业提供者、非遗所思童画等涉及国计民生领域的优秀项目;在师生端,以以上优秀项目和“师生共创”的发展思路为基础,促进团队的稳健传承发展,目前已培育“智育职才”“创财有道”“说粤道西”等兼具敢闯会创、家国情怀品质的00后优秀团队。

 

1《创新与创业基础》“师生共创型”

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模型

 

三、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掌握“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2.掌握“互联网+”背景下常见商业模式的设计方法;

3.掌握精益创业核心思想,激发新时代学生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创新的本质和创新精神的特征,理解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2.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常见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能主动探索社会热点问题;

3.掌握商业模式基本要素和结构特征,理解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三)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业意识,培养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2.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四、案例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本案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按照“讲好党史故事,汲取创业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总体思路,将思政内容融入了本案例全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课程理论教学案例库,建成了思政案例与课程章节对应融合的“跟党学双创”课程特色专栏,培育了非遗文化传承、新工科职业教育、就业创业等国计民生领域的优秀项目3项,打造了稳健传承发展的优秀团队3个。该案例立足于《创新与创业基础》“师生共创型”课程思政建设,打通了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促进了教师、学生、课程、课堂资源的优化配置,初步建成了兼融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格局。

 

五、教学过程实施

我校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于2016年,负责统筹和落实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板块,其中公共必修课《创新与创业基础》是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实践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师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三个部分。研发该案例前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发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密不可分,这在创新创业专任教师经常兼任《创新与创业基础》课任教师、以上三大实践教育平台中的项目指导教师得以体现;同时,从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到实践教育常具有阶段侧重性特征;创新创业类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研究热点,但整体面向理论和实践教育开展的课程思政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案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按照基于教师端-学生端-师生端协同的“师生共创型”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讲好党史故事,汲取创业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创新与创业基础》“师生共创型”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如图1所示的包括教师端(讲好党史故事)、学生端(汲取创业力量)、师生端(传承红色基因)的总体框架。以下详细汇报教学过程实施及成效。

(一)立足教师端,讲好党史故事

在教师端,按照思政内容具有时代性、可靠性、典型性的原则,对应于《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所含的创新创业与人生发展、创新思维与探索未来、创造技法与能力突破、个人能力与团队建设、问题探索与原型制作、用户测试与产品开发、商业模式与价值提升、价值呈现与汇报技巧等8章,本案例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对创业者应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智慧能力的启示”“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业者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启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对创业者形成创业方法论的启示”“‘延安整风运动’对团队建设的启示”“《论持久战》对创业者形成解决方案并制定创业规划的启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创业者认识市场调研具基础作用的启示”“三个‘伟大飞跃’对创业者创新发展模式和实现价值增值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回信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示”等8个思政案例予以相应融入以上8章的教学案例库中,同时以这8个案例为主体建成了“跟党学双创”课程特色专栏。

每个案例紧密结合授课章节的主题,以该主题领域的常见问题为导向,按照“问题导入、思政案例、双创启示”的教学板块予以设计。现以图2所示的“个人能力与团队建设”一章中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案例为例,以创业团队从建立到发展壮大过程中常见的“缺乏凝聚力”痛点问题为导入,引入了“延安整风运动”这一经典思政案例,生动阐释了“凝心聚力,熔炼团队”在创业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该教学环节采用讲授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个人能力与团队建设”一章中的

“‘延安整风运动’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案例课件

 

3 “创新思维与探索未来”一章中的“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对创业者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启示”案例授课现场

 

“价值呈现与汇报技巧”为“教师端-学生端”的过渡性章节,以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与路演教学为重点,该环节既是教师端理论教学的终点,又是学生端开展实践的起点。通过该环节评估,筛选出了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对其中涌现出的优秀创业团队或个人进行适当引导,为促成任课教师和有创业意向学生团队的后续合作奠定了知识和感情基础。

(二) 立足学生端,汲取创业力量在学生端,以所教学生为中心

作为授课教师的本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入驻广师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三大平台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培育了智能化背景下初创团队创业财务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智育职才——新工科高技能人才课程产品专业提供者、非遗所思童画等涉及国计民生领域的3个优秀项目。经过持续跨平台实践和密切跟踪培养,以上三个项目取得了以下成绩(部分成果如图4所示):第一个项目(19级税收学专业学生吴怡洁、李怡为核心成员)先后获得了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021 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赛铜奖、在《广东科技》《河南科技》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等业绩;第二个项目(本人所教19级、20级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学生陈佑姝、余丛众均为核心成员)先后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赛银奖并入围广东省赛、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赛金奖、入驻广师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业绩;第三个项目(本人所教1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彭蕾子为核心成员)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赛银奖。

 

4 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相关的部分成果

 

(三) 联动师生端,传承红色基因

在师生端,按照“师生共创型”发展思路,围绕以上三个优秀项目分别培育了“创财有道”“智育职才”“说粤道西”等优秀团队,团队具有学缘结构合理、年级梯度分明、发展空间可持续的特征,促进了团队创新创业成果、优秀文化的“届届传承”,努力打造敢闯敢创、家国情怀兼备的00后创业团队。

 

六、教学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价方式

1.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考勤、慕课作业、平时表现等。

2.结果性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小组项目展示和商业计划书。

(二)重点考核目标

1.通过考勤,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通过慕课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设计思维、商业模式等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3.通过平时表现,重点考核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商业模式设计、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创业智慧等重要能力的掌握情况。

4.通过结果性考核,侧重考察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期末考核内容期末考核内容包括:小组项目展示和商业计划书。

(四)成绩评定

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10%、平时表现10%、慕课作业20%)+期末成绩(小组项目展示并提交商业计划书,占60%)。

 

七、案例反思

本案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设计了基于教师端-学生端-师生端协同的 “师生共创型”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构建了“讲好党史故事,汲取创业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总体思路,系统化丰富了课程理论教学案例库,建成了“跟党学双创”课程特色专栏,培育了助力就业创业、新工科职业教育、非遗文化传承的优秀创业项目3项,打造了与以上3项目对应的稳健传承发展的优秀团队3个,达到了教学设计目标,初步建成了兼融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案例。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本案例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目前学缘结构单一,有待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来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团队;其次,思政案例库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优化,需要融入更多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优秀案例,如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逆境或困境中创业成长并实现社会价值的案例;第三,对《创新与创业基础》“师生共创型”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模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如该模型在不同类型学校应用中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研究、该模型重要构件的影响因素分析和主控因素筛选、该模型主构架下教师端、学生端、师生端间的耦合性分析等。